核心期刊网

基于核心素养论高中政治课堂整体性评价

 文章来源:中国核心期刊网     更新时间:2018-04-27 19:20

摘 要:2017年教育部印发了最新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了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要素。围绕核心素养,课程改革将再次深化,涉及课程结构、教学方式、评价制度等各个方面。文章从高中政治教学实践出发,对高中政治课堂整体性教学评价做出内涵分析,探讨如何正确处理其中的内涵关系,包括过程与结论,导向性与开放性,思想内涵与辨析形式的关系等,以发挥整体性教学评价的积极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政治;整体性教学;教学评价
  作者简介:郭强,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教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洪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立项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政治课整体性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7JK12-L07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03-0010-03
  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指出:“要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教育质量监测机制。”教学评价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业进步和健康发展。2017年,教育部新印发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获得具有学科特点的学业成就,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要素。”围绕核心素养,课程改革将再次深化,涉及课程结构、教学方式、评价制度等各个方面
 在课堂实践的评价中,传统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出现的问题有:评价内容单一,评价方法单调,评价功能不全,学生的评价主体作用发挥不足。具体表现有:课堂教学评价中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课堂教学评价忽略生命的成长与发展,导学案的设计比较粗糙,缺乏学习方法的指导,对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方面的评价重视不够等。在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的背景下,科学合理地进行学生整体性评价显得尤为必要。笔者以高中政治课堂为例作如下分析:
  一、高中政治课堂整体性评价的内涵
  整体性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整体性测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高中政治课堂整体性评价的内涵包括:①优化教师政治教学评价,就是要坚持整体性原则,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对组成教学活动的各方面做多角度,全方位、整体性的评价,而不能以点代面,一概而论。②优化学生政治课学习评价是要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研究学生学业考核评价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形成过程与结果相统一、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发展性评价体系。③优化政治教学过程性评价,要基于生成性原则,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有效评价和衡量教学效果。
  二、如何把握高中政治课堂整体性评价
  1. 处理好教学中过程与结论的关系
  在新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教学与评价建议”部分指出:评价过程要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着重评估学生解决情景化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反映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教学评价是教学整体设计中的重要一环,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任何教学评价也都是为达成最终的教学目标而服务的。整体性教学评价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所以对教学评价的认识与运用,就必须着眼于教学过程的整体性和教学目标实现的導向性,就必须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体现在整体性教学评价中,就是首先处理好过程与结论的关系。
  教师备课时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整体性设计,要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去把握教材,再从细小的基本知识点出发,即通常所讲的“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运用综合思维的方法,整体性设计每个教学环节,要注重教学过程的环环相扣,特别要关注教学环节之间过渡性评价设计,引导学生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发扬理性思考的精神,在师生共同的实践与探索中寻找科学结论,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做到既关注过程也不忽略结论。
  笔者曾听过一节公开课教学,内容是高中政治必修四中的“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上课老师对教学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整体性设计,先从全书的角度出发,强调了本课内容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然后运用“生态瓶”作为导入,一节课围绕生物的生长条件,到地球生态系统,到人与自然的相处,再引申到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了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连续发问:“生态瓶为什么可以长时间保存?”“我们周围的生物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情况?”“整个地球是不是也是一个生态瓶?”“我们该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你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有什么了解?”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按照老师的整体性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逐步了解了联系的含义和特征,老师在对学生答题评价中,积极引导,予以大力肯定,用“你回答得真好”“不错,你的说法很有见解”“还有没有其他想法”“这个同学的说法有没有问题”“谁来做一个总结”等即时评价,逐步引导,以整体教学的最终目标为引领,容纳学生答题的个性差异,注重最后的结论归纳,让学生对“联系”观点产生理性、科学的基本规范认知和理解。
  2. 把握好导向性与开放性的关系
  处理好教学过程与结论的关系,会有水到渠成,厚积薄发的效果,但是二者的关系也非直线式、单一式的关系,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千变万化,学生思维的千奇百怪,都要求教师的教学评价不能拘泥于形式,不僵化于结论。尤其是在活动型教学设计中,出现非唯一结论时,就更要求教师认真处理好教师导向性功能与教学开放性效果的关系,无论学生取向求同或者取向求异,都能合理引导,能在把握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上,善于把握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在处理导向性和开放性关系时需要教师保持开放的心态,要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能做到各抒己见,充分表达各自想法,这是一种有统一标准,无标准答案的评价。在基本观点统一的前提下,采取多种活动方式,鼓励学生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和技能,基于不同经验,不同视角,利用不同素材,表达不同见解、提出不同问题解决方案,达到教学设计的整体性效果。
  在高中政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学生探究性教学活动。学生在课前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调查,集中探究问题:①现实生活中有哪些消费行为?它为什么会产生?②你是否认可这些消费行为,为什么?③作为学生,你如何正确对待消费?学生对这类教学活动积极性较高,明确目标后,通过拍照、问卷、走访、网上答题等各种方式进行调查,再经过小组合作研讨观点,分工制作课件,进行上课展示,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研究结果,大大促进了学生对现实的理解和实践。有的学生分析高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的消费行为,有的分析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同的冲突观点,有的分析不同行业消费者心理,等等。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教师在教学评价时,就必须注重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整体性与个别化相结合的评价,注重导向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笔者就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制作了整体性教学学生活动评价表(见表1),既评价学习情况,又引导教学活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
  3. 分析思想内涵与辨析形式的关系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指出“政治学科的教学与评价,必须凸显价值引领的意义,需要用支撑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观点统整、统筹学科知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具有学科内容综合性、学校德育工作引领性和课程实施的实践性等特点,基于此,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价要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用科学、严谨的思辨精神正确引导学生,要遵循意义优先、兼顾形式的原则,注重对教材内容的思想内涵的挖掘,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辨析,从而让教学评价更具有说服力和激励功能。
  一位教师是这样讲述《生活与哲学》中“真理”一课的:提取一位哲学家的观点,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
  材料:德国政治哲学家施特劳斯认为:“哲学实际上并不是占有真理而是寻求真理。哲学家与众不同的特点在于‘他知道自己全然无知’;还在于他看到我们在有关最重大的事情上的愚昧无知,从而使他竭尽全力去攫取知识。”请思考:你认为真理是否客观存在?
  对此,需做出思考:真理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如果按照教材的意思,这是无须讨论的确定无疑的:真理是主观的,因为“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既然真理是正确认识,认识是主观的,真理当然也是主观的。但我们常常说“客观真理”,这就是矛盾。现在就把这矛盾摆在学生面前。
  通过组织辩论的方式,学生在前期预习的基础之上一一道出了他们的精彩观点。
  第一,认为真理是客观存在的一方做出这样的解释,如:①真理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有没被发现和被发现之别;②对真理我们的用词是“追求”“发现”而不是“发明”;③科学上的真理都客观存在;④真理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是人类提出时间先后问题。就像牛顿三大定律,没有牛顿,自有后来人提出,等等。
  第二,認为真理不是客观存在,而是主观地做出这样的解释:如:①人出现之后才有真理;②真理是人创造的,可改变的,所以科学上原来是真理的不少被证明是谬误;③真理是人们认为的,是服从多数人意志的,都承认的就是真理;④真理是人的主观意识符合客观,总结出来的,不同场合,真理不同;⑤真理是人们经过实验和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的。
  第三,认为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结合,如:①真理是建立在客观基础之上的,受人的主观因素影响的;②真理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是客观的,出了这个范围就不是客观的,如牛顿三大定律,现在已被爱因斯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所代替,高速微观粒子领域不适用,但在一定范围内还是真理;③真理是唯一的还是有多个的,如果是唯一的,那就是客观的,如果是多个的,那就是主观的,等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表现都提出中肯且鼓励的评价,用追问来激发学生思维,通过适当地点拨提示,不仅把哲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更让他们积极地存在,成为课堂的主体,激发学生像哲学家一样思考和探索,培养了其理性思考和创新精神等优秀的核心素养,也引导了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了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潜移默化的认同。
  整体性教学评价是一个系统的评价,在实际教学中落地生根,关键还要看教师。需要通过教师树立更加科学的整体性教学观,从学生成长的角度出发,运用各种手段,准确、恰当、有效地的对学生进行过程性、终极性和生成性评价,需要教师着眼综合性情境创设,理论联系实际,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嘉.浅析高中政治学科整体性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J].学子:理论版,2017,23.
  [2] 郑雅静.基于整体性思维的高中政治课教学设计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6.
  [3] 罗士杰.高中政治有效教学中的提问策略研究[J].吉林教育,2014,(6). 


Copyright© 2017 - 2018 核心期刊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38938号-1
客服QQ:565552016 地址:郑州市高新区科学大道升龙商业广场